- 清空播放记录
您还没有看过影片哦

- 实粒子:210.35.12.60老中青三代加强版《情书》。 年过五十的岩井俊二试图将《情书》的结构扩展开来,观照至青春已逝的人们。但其实中年和老年之爱的段落都是点到为止,全片的重点仍是从一个更远的距离去进行缅怀的青春。 青春的好在于有无限的可能。 而杜江和胡歌的角色,则承担了可能性无限收敛后的最终结果,哪个更好,看似一目了然,其实不好说。 那么秦昊的角色会更好吗? 也不一定。或许所有的事物只是在它作为可能而存在时,才呈现出希望的模样。 青春永远是最好的。 我想岩井俊二的所有电影,都是想证明这一点。
- 弥猫深巷心:121.77.93.8我是觉得星爷功夫的斧头帮跳舞一定看过这个电影。舞台感很强,群像,历史,距离,控制欲,不知道该怎么说,总是会在安哲的一个长镜头里,盼望她就这样持续下去,不要结束。可她就这么结束了。在他室内运镜中,把这些多余切掉吧。可他就是保留着。唉,就像梦醒的人生,这就是超现实。
- 小怒怒:222.17.146.123岩井俊二想啥呢?嫁接实验吗?同样的一组人物和情节,安插在中国背景中,倒也没什么水土不服的,反正这么飘的一个故事,搁哪里都是硬拗姿势。关键在于,它根本不值得拍两遍。所有人物、景物,连镜头前笼罩的一团空气都是灰扑扑、雾蒙蒙、脏兮兮的。日版至少镜头美,还有点岩井独属的“岁月静好”的仙气儿。
- 吕不开窍:123.232.45.60以前常喜欢把安哲和塔划归为同一类导演,像长镜头,像充盈的意象,购买词句的诗人与翻开书页的凝视具有敏锐又多情的洞悉,一只断掌或巨人像的残骸可类比那条折射人类文明的臭水沟,或是一座燃烧的仓房。安哲的影像更像大雾与大风,一粒被风雨吹打的尘埃,一艘海中央摇摇晃晃的独木舟,打捞、捕渔、垂钓,将乡愁风雨招摇地背在身上,安哲的目光割舍不下那些际遇背后的巨轮,行于世外,立于世中,伶仃漂泊,居无定所。偏颇地以“向外看”与“向内看”区分的话,塔的不同之处也许在于他的每一部作品皆可视为一条通往他内心与自我的投射。最后那叶割裂开的铁皮舟啊,是谁回不去的故乡。
- 密斯很靠谱:171.13.248.47久违的老派风骨。它并不追求政治解构,也不收束于意识形态的二元批判,而仅仅将战争本身归于个体的热忱与恐惧,高贵的责任感与终难预测的生命终结。当然也以主观镜头与跟随机位呈现空战奇观,但其本质还是人文主义的赞颂。约翰福特的彩蛋也算妙笔,无论是迷影致敬或是导演的自我投射,去日留痕,the sea remembers its own。不散@悠唐